《喀什古麗》:一趟跨文化的電影之旅
中新網(wǎng)烏魯木齊1月20日電 題:《喀什古麗》:一趟跨文化的電影之旅
作者 冀江彤
2022年末,一部新疆題材的電影《喀什古麗》在吉爾吉斯斯坦(下稱“吉國”)公映。當天,吉國多位政府部長級官員、國家議員、專家學者、50多家媒體以及中國駐吉爾吉斯斯坦大使館官員在吉國首都比什凱克市觀影。
《喀什古麗》講述中國深圳企業(yè)家后代男主人公,與新疆喀什女主人公愛情之旅的故事。影片中,新疆喀什地區(qū)鮮明風土人情、美食美景、歌舞聲樂充分展現(xiàn)。電影角色穿梭在喀什古城的大街小巷,將日新月異的城市、充滿活力的民眾“潤物細無聲”地呈現(xiàn)出來。
“看完產生了想到新疆去旅游的想法”
吉國第一夫人阿依古爾·扎帕羅娃看完影片后說,這是一部非常成功的電影,看完后讓她想起很多故事,也產生了一種想到新疆去旅游的想法。
記者曾于2014年夏天到過比什凱克市,那里的人如當時的天氣一樣,熱情、好客。尤其該國的餐食,與新疆并無太大區(qū)別,甚至有一些烤制食品做法都比較相近。
觀影后的吉國國家議會議員努爾特吉特·卡德爾別科夫說,現(xiàn)在來吉爾吉斯斯坦投資的中國商人很多,這部電影搭建了文化交流的渠道,讓更多人能夠了解吉、中兩國文化。
2023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從中歐班列開行數(shù)量逐年增長的“硬聯(lián)通”到電影《喀什古麗》“走出去”的“軟聯(lián)通”,兩國民眾在相互認識、相互了解彼此的基礎上更近了一步。
“電影最容易跨越種族之間的文化界線”
《喀什古麗》通過人物的愛情、親情、友情、師生情等情感線,表達了人們向往美好生活的一面。影片中的旅游風光、美食、音樂歌舞與相鄰的吉國受眾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接近性。
中國新聞社新疆分社社長、電影《喀什古麗》出品人、總制片李德華介紹接受中國喀什網(wǎng)采訪時認為,電影最容易跨越種族之間的文化界線。
文化可以跨越種族、跨越國界,往往最具有民族特色的東西也是最能夠體現(xiàn)人類情感升華的那部分,而這部分往往是最有感染力的。
電影《喀什古麗》中,維吾爾族、漢族、塔吉克族同時出現(xiàn)在一幅畫面中的影像比比皆是,各民族相濡以沫、共建家園的美好情感始終貫穿在影片中。
“處處體現(xiàn)出新疆多元的民族文化”
有專家表示,走向國際市場的影片不僅要能代表本國文化,還要有尊重、走進其他國家文化。為使吉國觀眾觀影時不會因語言產生文化隔閡,主辦方在翻譯前期花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力求達到貼近本國受眾的語言習慣,2022年上半年,就開始對電影的字幕、對白、旁白等電影元素進行吉爾吉斯語的本土化譯配??紤]到文化背景的差異,影片以中亞五國通用官方俄文為配音對白,以吉國國語吉爾吉斯語為字幕。
業(yè)內人士認為,跨文化元素在電影《喀什古麗》中凸顯,影片中從不同民族人物的塑造,再到貫穿影片的塔吉克鷹笛、維吾爾族歌舞以及美食等等,處處體現(xiàn)出新疆多元的民族文化。
2021年元旦假期,《喀什古麗》在中央電視臺電影頻道首映。該頻道電影創(chuàng)作部主任唐科接受采訪時稱,作為一部現(xiàn)實主義題材的電影,在光影聚焦之間呈現(xiàn)了“民族融合、脫貧攻堅、文化潤疆”等多個主題。
唐科還認為,新疆是中國電影藝術的一座寶庫,題材眾多,內容豐富,關鍵是要挖掘,要多走出地域性,強化人們的共性,電影《喀什古麗》就是一個成功的案例。(完)
評論
?
|